濰坊市2024年汛期氣候趨勢預測有關情況新聞發(fā)布會(文字實錄)
來源: 發(fā)布時間:2024-06-12 20:18:00
6月12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fā)布會,介紹濰坊市2024年汛期氣候趨勢預測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發(fā)布人
王令軍 市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新聞發(fā)言人
馬勁松 市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前期天氣氣候特點
今年以來,我市降水量較常年偏少,時空分布不均,氣溫偏高。春季發(fā)生強對流天氣次數較少,僅在5月19日發(fā)生過一次明顯的強對流天氣過程,具體情況如下:
今年氣溫情況今年氣溫整體較常年偏高,1月1日至6月11日全市平均氣溫10.4℃,較常年(9.1℃)偏高1.3℃。與常年同期相比,1月、3月、4月、5月氣溫偏高,2月氣溫偏低。其中,1月偏高1.0℃,2月偏低0.8℃,3月偏高1.8℃,4月偏高2.8℃,5月偏高1.3℃,6月份以來偏高2.3℃。今年降水情況今年以來降水較常年偏少,1月1日至6月11日,全市平均降水量106.6毫米,較常年同期(132.1毫米)偏少25.5毫米(偏少19.3%),較去年同期(94.0毫米)偏多12.6毫米(偏多13.4%)。濰坊諸城降水量最多,為124.7毫米,濰坊安丘降水量最少,為87.7毫米。與常年同期相比,1月、2月全市平均降水量偏多,3月以來月降水量都偏少。其中,1月偏多6.3%,2月偏多104.8%,3月偏少2.9%;4月偏少11.6%;5月偏少48.2%,6月1日以來,無明顯有效降水。
2024年汛期氣候趨勢預測
從全球大氣環(huán)流來看,厄爾尼諾事件已于5月結束。在厄爾尼諾結束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會持續(xù)偏強,易造成我市汛期降水量及極端強降水事件偏多。綜合分析目前的大氣環(huán)流條件,預計今年夏季(6~8月份)全市平均降水量430~470毫米,較常年(394.2毫米)偏多1~2成;平均氣溫26.5~27.5℃,較常年(25.5℃)偏高。由于前期降水量偏少,6月中旬仍將維持高溫少雨的天氣形勢,汛期我市可能會出現旱澇并發(fā)情況。預計雨季開始時間為7月初,可能有1~2個臺風或臺風外圍影響我市及鄰近海域,發(fā)生極端強降水的概率大。具體預測如下:
6月全市平均降水量為60~80毫米,接近常年(75.4毫米)略偏少。全市平均氣溫為26.5~27.5℃,較常年(24.2℃)偏高。7月全市平均降水量為170~185毫米,較常年(141.5毫米)偏多2~3成。全市平均氣溫為27.0~28.0℃,較常年(26.6℃)略偏高。8月全市平均降水量為190~205毫米,較常年(177.2毫米)偏多1~2成。全市平均氣溫為26.0~27.0℃,較常年(25.6℃)略偏高。
我市氣象部門汛期工作
準備情況壓實主體責任嚴格落實局領導和業(yè)務人員值班帶班、應急值班制度,市、縣局業(yè)務骨干全部安排在汛期業(yè)務第一線,完善氣象服務業(yè)務流程,確保關鍵性、突發(fā)性災害天氣預報預警及“叫應”服務準確及時。夯實業(yè)務基礎完成汛前觀測設備核查,天氣雷達、風廓線雷達以及214個區(qū)域站準備就緒,儲備396件觀測備件,數量充足。通信網絡、觀測系統、預報預警業(yè)務平臺運行良好。開展了2次全市汛前災害性天氣應急演練、通信網絡汛前演練。推進人工影響天氣作業(yè)站點標準化改造,作業(yè)裝備實現自動化操控,作業(yè)場所安全達標,作業(yè)水平科學合理,實現各業(yè)務鏈條“咬合式”協同推進。
提升預報預警精準度加強災害性天氣實時監(jiān)測和短臨預警業(yè)務,強化衛(wèi)星、雷達、數值預報和大數據在災害性天氣中的應用,制作并發(fā)布重要天氣預報,及時發(fā)布預警和精細到鎮(zhèn)街的預警信號,對高影響天氣開展遞進式氣象服務,預報時效延長至9天,24小時預報空間分辨率達到1km×1km。加強部門聯動完善省市縣三級氣象部門天氣聯防制度,與市自然資源、交通運輸、水利、農業(yè)農村、應急管理等部門,加強災害性天氣應急聯動。落實重大天氣過程直通式報告制度,對臺風、暴雨、強對流等災害性天氣的高級別預警開展“叫應”服務,防范應對極端天氣風險。
山東廣播電視臺記者:大家非常關注厄爾尼諾事件,請問厄爾尼諾目前處于什么狀態(tài)?它對我市今年汛期氣候有何影響?
馬勁松答:厄爾尼諾事件的定義是,赤道東太平洋海表溫度大范圍持續(xù)異常偏暖的現象,它的前提條件是要持續(xù)至少6個月,才能夠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當前狀況是,2023年5月開始的厄爾尼諾事件,時間已持續(xù)12個月。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監(jiān)測顯示,其峰值出現在2023年12月,強度達歷史第5。目前厄爾尼諾已于5月結束,預計夏季后期可能進入拉尼娜狀態(tài)。雖然厄爾尼諾事件已結束,但其影響有滯后性,不會立即消失。統計顯示,在厄爾尼諾結束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會持續(xù)偏強,有利于引導水汽向我國東部地區(qū)輸送,易造成我國東部地區(qū)降水偏多。根據我市近30年厄爾尼諾演變特征相似年份統計分析,歷史上與本次厄爾尼諾事件相似的年份有1998年、2010年、2016年和2020年,上述年份我市夏季的降水量和暴雨日數都較常年偏多。因此在這樣的氣候背景下,預計今年夏季(6月至8月),我市的降水較常年同期將偏多,發(fā)生極端強降水過程的概率增加,臺風北上可能造成的暴雨洪澇災害風險加大。
齊魯晚報記者:剛剛介紹中提到,5月19日我市發(fā)生了一次強對流天氣,請問什么是強對流天氣?會造成哪些影響?
馬勁松答:強對流天氣是指發(fā)生突然、強度劇烈,常伴有短時強降水、雷電、大風、冰雹、龍卷等現象的災害天氣。強對流天氣空間尺度不大,在氣象上屬于中小尺度天氣系統,一般水平范圍大約在十幾公里至二三百公里,有的水平范圍只有幾十米至十幾公里。其生命史短暫并帶有明顯的突發(fā)性,約為一小時至十幾小時,較短的僅有幾分鐘至一小時,但能在短時間內釋放強大力量,產生極強的破壞力。我市強對流天氣多發(fā)生在春末至夏季,造成的災害主要為風害、澇害、雹害。強對流天氣發(fā)生時,往往幾種災害同時出現,對生產生活影響較大。因為這種天氣歷時短、發(fā)生劇烈、破壞性強,世界氣象組織把它列為僅次于熱帶氣旋、地震、洪澇之后第四位具有殺傷性的災害性天氣。強對流天氣來臨時,經常伴隨著電閃雷鳴、風大雨急等惡劣天氣,致使房屋倒毀,莊稼樹木受到摧殘,電力、通信和交通受損,甚至造成人員傷亡等。由于強對流天氣突發(fā)性強,成災種類多,破壞力大,常造成嚴重災害和損失,要采取預防為主、防救結合的策略。建議密切關注氣象部門發(fā)布的天氣預報和預警信息,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在強對流天氣期間,盡量減少外出,不要在廣告牌、臨時搭建物、大樹附近停留,避免到空曠的野外或高處活動,確保自身安全。
山東商報記者:請問有哪些災害性天氣可能影響麥收?氣象部門有哪些舉措保障糧食生產安全?
王令軍答:預計今年麥收期間,大部時段天氣條件較好,維持高溫少雨的天氣形勢,不會出現連陰雨天氣,氣象條件總體有利于小麥收獲晾曬。但期間會出現雷陣雨天氣,局地短時強降水對小麥收曬不利,需重點關注。從5月20日開始,全市氣象部門多舉措做好“三夏”農業(yè)生產氣象服務。精準預報預警。密切監(jiān)視天氣變化,提高預報準確性和時效性,特別是針對麥收期間可能出現的干熱風和冰雹大風短時強降水等災害性天氣,提供精細化逐日滾動預報、農業(yè)氣象災害風險預警。加強部門協作聯動。加強與農業(yè)農村、應急管理等部門合作,確保災害性天氣來臨時快速響應,共享農情、農機調度和天氣預報預警信息,科學合理調度農機,形成聯合服務體系。廣泛發(fā)布氣象信息。制作“麥收”“三夏”氣象專報,利用短信、電視、廣播、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等及時發(fā)布預報預警信息,面向農業(yè)種植大戶、合作社、農機手等,開展直通式氣象服務,擴大氣象信息覆蓋面。強化人工防雹作業(yè)。6月份是我市冰雹天氣多發(fā)期,適逢小麥成熟收獲,一旦有災害性天氣,及時組織人工影響天氣作業(yè),減輕冰雹災害損失。
責任編輯: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