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山西省太原市一女子走路時看手機踩空傷了胯骨,引發(fā)網友關注。
如今,手機已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時隨地陪伴在人們身邊。然而,越來越多人開始在走路時看手機,成為馬路“低頭族”。這一行為不僅給自身健康帶來隱患,也增加了道路交通安全風險。
或危害眼睛和脊柱健康
走路看手機對身體健康的傷害首先體現在眼部。首都醫(yī)科大學教授朱思泉說,看手機時,眼睛要與手機屏幕保持一定距離。一般以50厘米左右為宜,如果超過70厘米或少于30厘米,眼睛就需要通過調節(jié)肌肉才能看清屏幕,易產生視疲勞。走路時,身體移動,視線不斷搖晃。人正常走路看遠處時,這種感覺并不強烈。一旦眼睛聚焦在面積不大的手機屏上,哪怕視線輕微晃動也會帶來明顯不適。此外,手機屏與眼睛的距離不斷改變,會導致眼部肌肉處于長期、高頻調節(jié)狀態(tài),更易誘發(fā)視疲勞。
朱思泉說,不僅是行走,運動、乘坐交通工具時看手機,也會使眼睛肌肉疲勞,長此以往容易造成視力下降。
在正確走路姿勢中,人的雙眼應該平視前方,下巴微微前伸,抬頭挺胸,微微收腹,提高臀部,同時兩肩稍稍向后舒展。而在看手機時,為了減少手臂壓力,頭會不自覺地低下,肩膀也無法舒展,并出現駝背。這種姿勢會給頸椎帶來壓力,使頸部和上背部肌肉高度緊張。
不僅如此,若長時間走路時低頭看手機,還可能造成脊柱正常生理曲度發(fā)生改變,該部位肌肉韌帶、軟組織長期處于僵硬狀態(tài),易誘發(fā)筋肌膜炎。一旦脊柱出現變形,為了支撐頭部,脖子、肩膀和腰部便要承受更大壓力,進一步誘發(fā)相關部位病變。
科技手段來監(jiān)管
除了危害身體健康,走路時看手機也顯著增加了道路交通事故風險。
東京大學研究人員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們招募了27位實驗參與者,模擬了馬路上雙向行走的真實場景。其中,一部分參與者專注地走在路上,而在另一部分參與者中,研究人員安排了3位玩手機的行人。
為深入探究玩手機對行走隊伍的影響,研究人員特意將這3位玩手機的參與者安排在隊伍的前、中、后,以觀察他們對整個隊伍產生的具體影響。
在日常生活中,當人們行走在馬路上,面對迎面而來的行人,會下意識通過觀察對方眼神和動作,預測他們的行進方向,自覺調整自己的步伐,確保順利通行,避免碰撞。這種群體間的默契看似簡單,實則大有學問。例如,常能看到鳥類和魚類以特定隊形行進,這既有助于它們跟上隊伍,又能有效避免相互碰撞。因此只要專心走路,不分散注意力,交通流暢性和通行效率就能顯著提升。實驗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當參與者相向而行、沒有人玩手機時,他們往往會自發(fā)地分成兩隊,迅速而有序地通過馬路。
然而,當參與者隊伍中出現了玩手機的人,情況便有了顯著變化。研究人員發(fā)現,當玩手機的人走在隊伍前端時,兩隊人的行進速度會明顯放緩。與此同時,如果對面隊伍中有人玩手機,那么即使所在隊伍無人玩手機,隊伍的行進也會受到影響。因為玩手機的人低著頭,旁人無法通過眼神預判其行進方向,導致隊伍行進效率下降。
要杜絕走路玩手機,除靠自覺外,還可以請科學技術幫忙。比如韓國推出的一款手機App,可檢測用戶運動狀態(tài),一旦發(fā)現用戶走路時操作手機,就會將手機鎖定。要想解鎖手機,用戶必須處在靜止狀態(tài)。手機安裝了這款App,就可以避免用戶在走路、跑步時使用手機。
除了在手機上下功夫,也有國家在交通環(huán)境上發(fā)力。例如,日本部分地區(qū)在車站、路口架設攝像頭,若監(jiān)控到有人走路看手機,就會立即廣播提醒。德國科隆市、奧格斯堡市等地用路面紅綠燈提醒走路玩手機的人注意交通信號變化,避免危險發(fā)生。(記者 都芃)
責任編輯: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