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博物館熱”保持恒溫
□濰坊融媒評論員 薛靜
據(jù)《光明日報》報道,走進博物館聆聽歷史故事,通過沉浸式展覽與文物“親密接觸”,將新奇有趣的文創(chuàng)產品帶回家……當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受到熱捧,越來越多的人將博物館作為必去的“打卡點”,博物館游熱度持續(xù)攀升,“為一座博物館,赴一座城”成為潮流,熱門場館常常一票難求。
青州博物館
“走啊,逛博物館去。”最近經常能聽到親朋好友之間類似的邀約。與其他社交方式一樣,逛博物館已經成為很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去博物館,到底看什么?有人說,眼前看到的是文物,心里裝著的是歷史。透過一件件沉默的文物,我們仿佛穿越了時空,去親身感受那一段段真實的歷史歲月。
中華大地幅員遼闊,文化面貌迥然不同,保護傳承歷史文化是提升社會整體文化素養(yǎng)的應有之義。從這個角度說,“博物館熱”更多折射出了人們對深邃歷史文化的強烈求知欲,以及對精神世界永無止境的探索渴求。“我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人類哲學史上的經典三問,答案或許就藏在博物館中。如果能讓陳列在博物館里的文物、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吸引更多人到博物館汲取豐富的精神營養(yǎng),不僅能有效守護歷史文化根脈,也有助于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這需要博物館做好創(chuàng)新的大文章。一方面加強對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闡釋,以通俗易懂和喜聞樂見的方式,建立歷史與現(xiàn)實生活的連接點,將好故事、好作品傳播出去,引導群眾主動走進博物館、走近歷史文化中。另一方面,綜合運用人工智能、AR、VR等數(shù)字化、智能化手段,打造沉浸式體驗,讓文物可觸可感、能解能悟,真正拉近文物與大眾之間的距離。
“博物館熱”是一場博物館與大眾的“雙向奔赴”。走進博物館不是最終目的,讓大眾認識、理解、愛上博物館,才是推動“博物館熱”長久下去的動力所在。對我們而言,借由博物館這座連接古今的橋梁,多讀書、多思考、多感悟,喚起更多人對歷史的熱愛和探索欲望,方能不負歷史文化傳承之責。
圖片為資料圖
責任編輯: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