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遷外地 不忘桑梓
來源:濰坊晚報 發(fā)布時間:2023-11-12 10:33:00
同治《石首縣志·僑寓傳》記載的張伏源。
同治《韶州府志》記載的高綱。
歷史上,因社會動亂、軍事、經(jīng)濟等原因,人口遷徙頻繁。從永嘉南渡到建炎南渡,直至清代移居關外的移民潮,大量高密先民遷居四方,他們對故鄉(xiāng)念念不忘,各地方志記載頗多。有鄭氏、孫氏等大族,也有高氏、薛氏等官宦家族;自清代以來,大量高密人遷居關外,東北方志亦多有記載。
動蕩朝代大族大量南遷
各方志僑寓傳不乏記載
在明清方志人物傳的編纂體例中,僑寓傳是一項重要內容。僑寓傳有的志書又作寓賢傳、流寓傳、寓籍傳,主要記載寓居本地的外籍知名人士。歷史上,高密人被外地方志列入僑寓者甚多。
西晉末年的永嘉南渡,高密大族鄭氏、孫氏等大量南遷。特別是今天江浙閩贛皖鄂湘粵等地的鄭氏家族,很多是南渡高密鄭氏后裔。如《平陽縣志》引《鄭處抑先生行狀》云:“其先自高密遷閩之長溪赤岸,石晉時徙溫之平陽宰清鄉(xiāng)。”
北宋靖康之變后,包括高密人在內的大量北方士族南渡過江。如高密人、翰林學士綦崇禮家族寓居浙江臨海,后裔為宋元當?shù)匾鹿诿濉!杜R??h志·人物傳·流寓》載綦崇禮說:“建炎中,徙家臨海。”
元末大亂,士民流徙無常。同治《石首縣志》僑寓傳記載了高密人張伏源事跡:“張伏源,號崙泉,山東高密人,元末任石首學官,解組后卜居調弦南,今其地名秋千樹。”乾隆《陳州府志·名宦傳》記載祖籍高密的鄭曜說:“鄭曜,字叔昭,其先高密人,后徙邳州之宿遷,曜本元進士,嘗為陳郡博,以兵亂流離復徙于陳。”
雍正《故城縣志》寓賢傳記載了明初禮部侍郎、高密人儀智曾寓居故城一事,關于儀智寓居故城原因,其記載說:“少師文簡公禮部尚書儀智,永樂辛丑其子鏄(tuán)謫居故城,公來依之,筑庵買田,數(shù)載卒,歸葬高密。”儀鏄之子儀浩,亦隨父居故城,后中舉人,清修《故城縣志》《河間府志》選舉志列有儀浩之名,原因即此。
民國《上??h志》卷十七流寓傳記載祖籍高密的鄭文焯說:“鄭文焯,字小坡,號叔問,別號大鶴山人,高密人,襄蘇撫幕前后十余年,時往來蘇滬間。國變后閑居,杜門不問世事,行醫(yī)鬻書以自給。”
與高密臨近的諸城、膠州等方志中亦多高密人寓居其地的記載??滴酢吨T城縣志》記載了寓居諸城的高密孝子任茂令。其記載說:“任茂令,高密人,寄籍縣中。”道光《諸城縣志·喬寓傳》為王立性、宮去矜兩位高密人立傳。其記載王立性說:“王立性,字太初,高密人,乾隆元年進士,除婁縣知縣,旋告歸。遷居邑之小峨嵋山下,好學能文,尤長于詩,選入《山左詩鈔》。”記載宮去矜說:“宮去矜,字伯申,本高密人,布政使爾勸子,歷官嘉興府同知,晚年遷居諸城,工詩。”與寓賢傳相對應的是外徙傳,《增修膠志》外徙傳則列有高密人潮州總兵薛受益、臺灣總兵薛瓀父子傳記。
方志記載漢軍籍高氏家族籍貫為高密
以安徽巡撫高承爵、文淵閣大學士高其位、兩江總督高其倬、漢軍都統(tǒng)高其佩、兵部尚書高起為代表的漢軍鑲黃旗高氏,祖籍高密姜莊。其家族文武并茂,《清史稿》為其家族6人立傳。其家族雖然隸屬漢軍籍,但不少地方志仍記載其是高密人。
光緒《善化縣志》直接記載長沙府知府高天爵是高密人:“高天爵,高密人,順治中知長沙府,時討李定國,綜理軍務,籌軍餉,事集而兵民帖然,以父疾解組去,后守建昌,值閩亂,被執(zhí)不屈死,謚忠烈。”雍正《湖廣通志》載:“高天爵,字君寵,其先為山東高密縣人,父尚義以從龍功世襲二等阿達哈哈番。”
雍正《湖廣通志》記載曾任湖廣提督的高其位說:“高其位,字宜之,其先山東高密人,徙鐵嶺,家焉。父天爵,死耿逆之難,贈太仆寺卿,謚忠烈。”
道光《蘇州府志》為兩江總督、江蘇巡撫高其倬立傳說:“高其倬,字章之,先世自高密遷鐵嶺。十八歲舉于鄉(xiāng)。十九歲登進士,入詞林。”
民國《新纂云南通志·高其倬傳》則說:“高其倬,字章之,號芙沼,先世自高密遷鐵嶺,隸漢軍鑲黃旗。”
高其佩之子高綱對高密祖籍念念不忘,對外常稱高密籍貫。同治《韶州府志》載:“高綱,高密人,《通志》作鑲黃旗,(乾?。┒耆?。”李斗《揚州畫舫錄》賀園題名有“高密高綱”。高綱為魯之?!妒杰疤迷娢募?、沈維材《樗莊詩文稿》作序時亦署高密籍貫。乾隆《翁源縣志》收錄徐廷棟《八泉義學碑記》:“乾隆四載仲冬,棟適署縣篆,訪諮政務,義學缺焉,郡憲高密高公檄催建設久矣。”文中的“高密高公”即指時任韶州知府高綱。
大量高密人遷徙關外
東北方志亦多有記載
高密與關外,自古以來就有很深的情緣。特別是自清代以來,大量高密人遷居關外,東北方志亦多有記載。
《旅大文獻征存》記載祖籍高密的金州單氏事跡甚多??滴跄觊g,單永茂自高密遷居奉天金州廳,后裔居城東北望洋臺前,后播遷單家屯等地,秉承高密先祖好文業(yè)儒之風,詩書傳家,為金州名族?!堵么笪墨I征存》載:“單文魁,清金州廳城東北望洋臺前人,字宿瞻,號榆村,邑庠生,喜讀書,別建精舍,高筑強墉,扃其門戶,督令子孫傳讀其中,非年節(jié)禁令假歸,數(shù)世子孫多以文學知名。”咸豐進士單象庚、邯鄲知縣單傳及皆屬此族。
《安圖縣志》記載原籍高密的殷克俊家族。殷克俊,字杰臣,光緒末年遷居安圖縣西北兩江口鎮(zhèn),當時四顧荒涼,蓬蒿滿目,遂伐木筑室以家焉。安圖設縣后,殷克俊居處成為交通要道,其勤儉持家,做事老練,率家人設燒鍋,開油坊,由此家業(yè)日盛,成為當?shù)馗簧??!栋矆D縣志》記載:“家稱富有,同族甚繁。”
《梨樹縣志》為原籍高密的孫肅方立傳:“孫肅方,字銘閣,山東高密人,光緒初年乞食于郭驛東董宅,遂假館焉。先生學有根柢,文最刻露,頗利場屋,邑選拔生董柏楹、附生趙彙堂、董策三、邵元志及伊通秦匯東等皆其所造就也。”該志還收錄孫肅方撰寫的《重建城隍廟碑記》。民國《梨樹縣志》書名為祖籍高密的臧式毅題寫。
《通化縣志》收錄《高密侯氏家乘序》《侯氏世系譜序》《重修族譜序》。侯家外孫李鎮(zhèn)華詳細敘述高密侯家遷居沈陽經(jīng)過:“余外祖家侯氏,于明洪武年間自江南懷(淮)安府遷高密,世居城東南鄉(xiāng)堤東村。歷代耕讀為業(yè),迄前清乾隆以來,科甲于以不絕。洪楊禍亂延及山東,外祖父始避難走關東,至沈陽業(yè)糧米行,獲利甚厚,聘滿洲望族柯公之長女為室,是余之外祖母也。”
《鐵嶺縣志》記載原籍高密姜莊的高天爵、高其位家族頗詳,為高天爵、高其位、高其佩、高其倬立傳。高天爵奉祀鐵嶺縣忠義祠。該志同時記載其家族說:“按今小汎河、大小鮑家岡子等村尚有高氏后裔,其族甚繁。”
《鳳城縣志·氏族》載:“崔氏,原籍山東高密縣,康熙三十一年遷至縣城東叆河屯,五十四年移居城街。”
本期圖片由李金科提供
責任編輯: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