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修城墻獲贈“保障萬家”
來源:濰坊晚報 發(fā)布時間:2022-03-22 16:34:14
二十世紀30年代的東關西城墻
清咸豐十一年(1861),為防捻軍侵犯,濰縣開始創(chuàng)修東關塢圍墻,歷時六年建成后,防止了捻軍再次入侵。時在家鄉(xiāng)辦團練的刑部主事陳傳奎與主政地方的歷任知縣一道謀劃,并自始至終監(jiān)督了工程的進行。濰縣士紳將“保障萬家”匾額懸掛在了陳傳奎家的大門上。
為防捻軍再次進犯督修東關圍墻六年
陳傳奎,字星五,清咸豐六年(1856)進士、翰林院庶吉士,授刑部主事。咸豐辛酉(1861),他在家鄉(xiāng)辦團練,正值捻軍進犯濰縣,在城外三里莊一戰(zhàn),濰縣官軍損失慘重,當時地方鄉(xiāng)紳、居民因東關塢土圍子坍塌損壞,要求官府重建圍墻呼聲強烈,作為知縣張楷枝高參的陳傳奎也認為捻軍還會再次犯濰,力主修建東關圍墻,張楷枝拍板決定徹底創(chuàng)修東關圍墻,由家住東關的鄉(xiāng)紳王巨清、廩生韓義、住城里的陳傳奎、陳官良、蒯昭晉等參與,并推選韓義為團長,負責總理修筑圍墻之事。
這一浩大的三合土石方工程持續(xù)進行了六年,直到同治五年竣工。期間,濰縣的知縣,除了張楷枝于咸豐四年、五年、九年至十一年三次斷續(xù)執(zhí)政,另有郭定柱、程繩武、周懋祺、靳昱四人交替。而陳傳奎卻做到了六年如一日地對修塢工程實行了嚴格監(jiān)督。圍墻的建成不僅有效防范了捻軍再犯,堅固高大的圍墻也將東關形成重鎮(zhèn),數(shù)萬戶居民的生命財產(chǎn)賴以保全,由此,濰縣鄉(xiāng)紳居民將“保障萬家”的匾額懸在了陳傳奎家的大門上。陳傳奎還因此保升員外郎,賞戴孔雀翎。
清正廉潔明斷訴訟寫出《秋審實緩比較》
陳傳奎出自濰縣陳大觀世家,其太高祖陳兆鸞,順治六年進士,歷任湖廣荊州府、江南池州府、山西太原府司李(推官別名,掌管獄訟的官),后來當了河南彰德知府。他深諳大清律法,在太原任上,因清廷鎮(zhèn)壓姜姓叛逆,告密者牽連無數(shù)無辜良民,他在審理時,“調(diào)停于法網(wǎng)之中,寬釋于法網(wǎng)之外”,曾為被誣陷的52人平反昭雪。陳傳奎曾祖陳廷鈺,乾隆乙酉(1765)舉人,嘉慶年間曾連任四川長寧、綦江、清溪、定遠、納豁、大寧、射洪七縣知縣,后升合州知州,長達20年,也以明斷訴訟、清明廉潔為民稱頌。家族的傳承,深刻影響到光緒年間已在刑部做官的陳傳奎。他認為,刑曹做官關系到老百姓的生命,書生不通律法,奸吏舞文,弊竇乃生。因此,他每日稽經(jīng)諏律并札記下來,歷時6年輯成《秋審實緩比較》二卷。可惜的是光緒七年(1881),陳傳奎因補升工部都水司主事,六年讀律考稽的成果因官職更換而盡付東流。而后,陳傳奎在工部從政勤懇謹慎,光緒十四年(1888)擢升員外郎、逾年再升都水司郎中,京察一等,記名以道符,卒年69歲。
◎相關鏈接
張昭潛記述東關塢圍墻建設細節(jié)
濰縣東關塢圍墻,清咸豐十一年(1861)創(chuàng)修,同治五年(1866)竣工,歷時六年。塢周圍一千四百五十七丈(4839米)、高一丈五尺(5米)、頂寬九尺(3米)、下寬一丈六尺(5.33米)、垛口一千二百二十三,設塢門七座。其規(guī)模幾近濰縣縣城。遺憾的是,如此巨大的城建工程,建成當時沒有留下任何碑記。
濰縣名宿張昭潛《無為齋文集》,在其《韓府君家傳》中,對于修建東關塢的經(jīng)過有更詳細的記載,可謂彌補了地方志書對東關塢建設細節(jié)的缺如。
濰縣東關塢建設之議,起源于捻軍侵犯濰縣。張昭潛在文中說:“咸豐之季,天下亂。”粵匪(指太平軍)踞金陵,耽耽虎視東境,南宿北徐諸捻匪又起,賊氛日惡,濰境戒嚴。辛酉(咸豐十一年)春二月,賊果大至,豕(shǐ)突狼貪,蜂擁而來,若火燎原,網(wǎng)有障蔽,居民洶洶奔竄四逃,殺戮擄掠以數(shù)萬計。鳳凰山下,脂凝膏野,血流波道,骨肉慘亡,十室九哭。賊既退,于是東關筑塢之議起”。
發(fā)起筑塢的濰縣知縣張楷枝推選擔任團長、總理修筑東關圍墻事的廩生韓義。韓義年三十七遭妻喪,即不復娶,而友愛兩弟甚篤。既而兩弟夫婦相繼而亡,所遺諸孤皆幼,他把幾個孤兒當成自己的孩子撫養(yǎng)。他的兩姊出嫁后卒,所遺子女或長或幼,因家貧婚嫁之禮皆所未備,韓義都收而鞠養(yǎng)之,為之延師娶婦擇配,使其皆得其所。當時家中生活拮據(jù),他典衣鬻(yù)產(chǎn)以給之而毫無吝嗇。
東關圍墻修建之初,因為當時剛剛經(jīng)歷了捻軍犯濰的巨大傷害,東關的老百姓對于修建圍墻,很少有微詞。但在工程進展中,由于修圍墻要侵占老百姓的田園,也需要拆毀許多廬舍,當涉及到了切身利益時,怨言大興。張昭潛文章中記敘:“有無賴子譚某、杜某、楊某遂借端滋事聚眾抗違,時署濰縣事程某自行伍來蒞斯任,力捕數(shù)人將斬之。面對如此形勢,韓義急向程繩武進言說:“以軍法治鄉(xiāng)黨恐非所宜。”使程意稍奪。而后,韓義又請諸位紳董再向程某婉言,殺人之事才得罷休。
還有,因為工程浩大,所需資金京錢總計多達27萬余緡,由于東關的殷實戶無多,工程常常無錢開銷,由此,東關的父老鄉(xiāng)親“匍匐告瘁”。這時又有人以“殉情惜費”之說向韓義進言,韓義說:“殉情惜費吾非不能,特又十數(shù)萬生靈聚此塢中,脫弗堅牢,賊至一轟而殲之,人也何以執(zhí)其咎,參之肉其足食耶?事敗垂成,功虧一簣,吾唯有以身殉之而已。”聞者皆諒之,筑塢工程歷時六年建成,事隔僅一年后的同治丁卯(1867),捻軍再至,因為有了圍墻屏蔽,“相持兼旬,無一死者”。當時,直隸陸路提督劉銘傳率師來濰,知道韓義的才能,欲保薦之,韓義堅以母老辭。后上其功,賞給六品頂戴。(陳瑞曾)
責任編輯:邢敏